北影節爆款新片來了!引進國內院線后還能爆嗎? Loading...
資訊  2024-04-26


1905電影網專稿 4月19日院線上映的兩部海外新片《金的音像店》和《瘋狂星期一》,在國內的第一次亮相都是在去年北京國際電影節進行展映。

《金的音像店》在北影節放映后口碑爆棚,豆瓣評分高達8.6分。《瘋狂星期一》也是當屆展映片中「最難搶票」的電影之一,更引起國內創作者的興趣,將改編成中國版。

在北影節前,這兩部影片都沒有很高的知名度,北影節如何選中這兩支「潛力股」?其次,電影節火爆不代表進入院線后也能賣座,目前,《金的音像店》票房剛過百萬,《瘋狂星期一》票房僅30多萬,從電影節爆款到院線遇冷,其中發生了什麼?今年北影節展映還有沒有類似的選片以及已經火爆的海外佳作出現,可能引進中國市場呢?

帶著這些疑問,1905電影網獨家專訪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展映」策展人沙丹,揭開北影節爆款外片進入國內的秘辛。

《金的音像店》、《瘋狂星期一》

北影節如何發掘「冷門寶藏」?

4月舉行的北影節,會提前關注近半年來在全球各大電影節首映的新片,比如1月的聖丹斯電影節、3月的柏林電影節,從中尋找適合在北影節放映的優秀作品。

《金的音像店》曾入圍去年聖丹斯電影節觀眾獎未來創新獎,這部紀錄片聚焦一家位於紐約的錄像帶出租店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具有非常強烈的迷影氣質。沙丹帶領的策展團隊發現非常適合拿到北影節放給影迷觀看,果然展映后深受好評。

今年北影節展映片單里也有不少類似《金的音像店》元電影式的新片,包括《蒙太奇大師與我》《幽靈肖像》《Single8》《下一鏡》等。

其中,《Single8》充滿日本特攝片情懷,觀眾反響火熱,豆瓣開分達8.4分,可以說是今年北影節展映冷門新片里出現的一大黑馬。

對於《瘋狂星期一》在去年北影節一票難求,沙丹坦言始料未及,後來回想影片的時間循環結構非常新奇,打工人的主題也很貼近國內上班族群體的情緒話題,或許是該片在電影節火爆的原因,之後上影節繼續選擇本片展映,開票立馬售罄,所以吸引到國內片商的注意,買下版權引進院線公映。

「為觀眾帶來電影」和「把電影帶給觀眾」是北影節策展工作的兩大思路方向,沙丹介紹,「為觀眾帶來電影」意味著投觀眾所好,把最新修復版本、恰逢上映紀念節點的影史經典老片帶給國內觀眾;而「把電影帶給觀眾」考驗著選片策展團隊的眼光,主動發掘值得向觀眾推薦的最新電影。

「電影節把一部外國新片帶到了公眾視野,得到了觀眾的高評價,之後可能就會讓國內的片商買家看到這部電影的潛力」,沙丹強調,北影節的重要作用是為產業賦能,為電影交易做貢獻,擴大中國電影市場自身的吸引力,同時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電影節爆款引進國內院線遇冷

票房不是唯一生意!

《瘋狂星期一》和《金的音像店》從北影節展映到引進國內院線公映,印證了北影節「把電影帶給觀眾」的成果。但是《瘋狂星期一》基本屬於「零宣發」,《金的音像店》走藝聯分線發行模式,兩片上映后的票房都很低。

沒有號召力的明星、小眾的題材類型、相對冷門的檔期、有限的發行規模和宣傳成本投入都是構成影片沒有高票房的因素。從片方角度而言,都希望影片能夠票房大賣,如何在宣傳上打出「破圈」的組合拳,都需要進一步探索。

但是,院線票房並不是這些影片考量效益的唯一標準。

「這是一個精算的算盤,不能簡單用電影票房去衡量它的價值。」沙丹以《金的音像店》舉例,本身就不具備能夠在院線大賣的基礎,但是這部電影的高口碑有長線釋放的價值。從前端北影節的發掘、藝聯引進放映,到電影下線后,或許能在中國電影資料館的藝術影院進行長線放映,形成一個閉環的產業鏈,引進片商也能從中獲得更多收益。

它們瞄準的不僅僅是影院端,流媒體、電視、短視頻平台等多種分發渠道都能擴大回收,引進海外佳作還能為片方在業內贏得名聲。

尤其這些外片順利登陸院線后,相當於有了一張在國內分銷的「通行證」,之後要進入不同平台播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省報備申請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除此之外,國內引進片商很看重受到影迷群體歡迎的「潛力型」導演,比如今年北影節「天壇獎」的入圍影片《黎明的一切》,來自日本年輕導演三宅唱。

據了解,本片已經被國內片方買下版權。三宅唱此前執導的《你的鳥兒會唱歌》《惠子,凝視》都曾在北影節進行展映,收穫影迷熱烈支持,去年他也來到北京、武漢、成都等地舉辦個人作品回顧展,擴大了在中國觀眾里的認知度。

這些口碑積累都對他的電影未來在中國市場的落地有很大推動作用,新作《黎明的一切》在國內的報價就有了翻倍增長。

北影節升級「首映GALA」單元

這些海外新片有望引進

那麼,在今年北影節亮相的一批海外新片當中,哪些有機會在未來進入中國電影市場呢?

沙丹特別介紹從以往的「驚喜首映」升級為「首映GALA」這一單元里的影片,背後的選片策略透露了不少隱藏訊息。

該單元囊括《達荷美》《廚房》《弟弟》《特技狂人》《枯草》《我是船長》《出發》《老槍》《完美的日子》《邪惡不存在》等最新中外佳作,來到中國內地大銀幕進行第一次公開放映。

在外片方面,除了已經定檔5月17日上映的《特技狂人》,北影節策展團隊認為其它外片都有極大可能引進國內院線或流媒體平台,也有國內買家已經買下在中國的發行銷售版權,比如《完美的日子》《枯草》《邪惡不存在》等。

以維姆·文德斯導演、役所廣司主演的《完美的日子》為例,這部橫掃戛納國際電影節、日本電影學院獎、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主角的高分佳作,相比同單元的其它影片,在北影節只排了2個場次,且場場爆滿。沙丹透露,實際上還可以多排幾場,因為片方想爭取上國內院線,為日後公映留存更多受眾空間,所以在電影節沒有排太多場次。

這一單元里的電影《弟弟》值得重點關注。這是華人導演王湘聖的首部劇情長片,陳沖參與出演,在今年年初的聖丹斯電影節上獲得劇情片觀眾獎,定檔7月26日北美上映,由焦點影業負責全球發行。

「過去在北京國際電影節極為罕見能放映一部在北美還沒有公映的影片」,沙丹認為,《弟弟》能在北美公映前率先到中國內地進行放映,預示未來有很大機會引進國內市場。

另外,近年來北影節「天壇獎」主競賽單元的選片考量除了注重影片的藝術性和思想性,更傾向選擇故事表達比較通俗、具有商業賣點的電影,比如分別入圍前兩屆「天壇獎」的《速度與愛情》和《惡世之子》,之後都登陸國內院線銀幕。

今年「天壇獎」的選片方向同樣如此。入圍影片《直面死亡的男人》的導演泰穆·尼基,其前作《一個不願觀看《泰坦尼克號》的盲人》曾在2022年獲得北影節「天壇獎」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三項大獎,今年他攜新片再度入圍。《回到亞歷山大港》主演是《何以為家》導演娜丁·拉巴基,《何以為家》曾在中國院線收穫3.76億票房,創造市場驚喜。

這些「老朋友」與北影節的聯結加深,通過北影節的平台也提升了國內觀眾對他們的認識。如果入圍影片在電影節放映后收穫良好口碑,或奪得獎項,往後引進國內公映的幾率也會很高。

在沙丹看來,隨著電影節文化越來越成熟,觀眾群體越來越大,放映的電影應該是老片越來越少,新片越來越多,而能夠進入中國電影市場的新片也應該越來越多,這是未來北影節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