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擲》到《新生》,申奧進步了嗎? Loading...
資訊  2024-05-17

由申奧執導,井柏然、周依然、王硯輝、黃覺、張藝凡主演的懸疑網劇《新生》已經正式完結,該劇以主人公「費可」之死開場,由追思會上五位「騙局受害者」的訴說拼圖式鋪開「費可」的一生,講述了一個關乎人性的羅生門故事。

關於「詐騙」的題材,不禁讓人聯想到申奧導演執導的電影《孤注一擲》,從 《孤注一擲》到《新生》,申奧究竟是進步還是退步了呢?

《今日影評》邀請影評人周桂伊做客節目,一起來聊聊申奧導演的新作《新生》。

影評人給《新生》整體打出8分

《新生》的熱播,在網上引發了大量觀眾的討論,有觀眾評論「對人物剖析到位,故事逐個展開,越看越刺激」,也有聲音認為「有很多邏輯不能自洽的地方,不能仔細推敲後面的劇情,有點故弄玄虛的感覺」,褒貶不一。

而影評人周桂伊從題材表達、故事節奏、角色塑造、視覺呈現、整體觀感 5個維度分別給《新生》打出了分數,對《新生》在題材表達和角色塑造上的表達了肯定與欣賞。

首先從題材來看,申奧導演非常好的抓住了關於處理隱蔽慾望的話題,但在表達上包裝成了詐騙題材,看到最後會發現施害者不是真正的施害者,其實也是受害者,而受害者也因為自己的慾望把自己推向了更深的深淵。

《新生》初看是一場「劇本殺」式的解密遊戲,實則以現實為落點,聚焦熟人詐騙的社會議題,以人性中的慾望與弱點為內核,探討犯罪背後的多重成因,讓觀眾在觀看過程中就不知不覺參與到了這一場遊戲裡面。

其次,《新生》在角色塑造上完成度非常,井柏然的演技和個人表現力在這一次都調整到了最好。例如他騙到女高管蘇倩的300萬轉賬以後,以一種守株待兔成功的獵人心理,在房間裡面拿起手機對她進行了一番表白,在這個長鏡頭裡能感受出他的語氣非常深情,但眼神非常冷酷殘忍,讓人隔著屏幕都不寒而慄。

而不如人意的部分在於故事節奏,《新生》第二集到第六集的節奏太精彩了,讓很多觀眾覺得前後的節奏沒有匹適;另外,第七集之後開始回溯的「費可」的背後原因時,進入了一個安全敘事模式,隨著劇情的推動信息量不斷稀釋,也削弱了故事的緊張和懸疑以及整個環環相扣的爽感釋放。

不同於《孤注一擲》的「詐騙局」

從電影《孤注一擲》到電視劇《新生》,周桂伊表示「看到申奧導演有了一次非常大的進步」,雖然《孤注一擲》和《新生》的題材都屬於詐騙,但它們表達的「詐騙面」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

一方面,《孤注一擲》講的是電信詐騙,對於大部分的觀眾來說,之前根本不知道這個事情,看了片子才恍然大悟;而《新生》講述的是熟人詐騙,它就像是在一個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人和事,平靜表面下隱藏了很多的暗流洶湧,就像一個沒有人可以逃脫的「狼人殺」局。

另一方面,孤注一擲更多的展現的是奇觀,「監獄式工廠」、「荷官在線發牌」等內容都是大開大合的奇觀,只要拍得出來,觀眾都會被吸引;但是《新生》講的是每一個人內心的兩種角色和不同的慾望,通過新穎人設和極具張力的懸念鋪設,來拆解人性慾望與人生抉擇、生活境遇的關係,題材更高了一個維度。

《新生》之後,對申奧導演更高的期待

從《受益人》到《孤注一擲》再到《新生》,申奧被稱為電影「反詐第一人」,但《新生》中申奧想要講述的不是單純的詐騙,而是去打通觀眾在現實生活中的切實體驗——即我們除了有自己本身的人格和人性以外,我們往往還都在扮演另外一個社會身份。

從電影到劇集,兩個不同的載體需要不同的重點,申奧曾在採訪中說過「當我們拍劇的時候,我們應該去拍更加接近現代人的劇,我們去拍電影的時候,我們去拍更加高維度的電影」,這是一個導演對自己兩個工種的非常清晰的認知。

影像能夠拓寬觀眾生命維度的,可以讓大家看到生活之外的人的世界,在未來更期待申奧導演能洞悉我們沒有去意識到的現代心理問題,看到他與我們的時代同頻共振。